Guo Du means transition in Chinese. Life’s a series of transitions, a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illusions, rising and falling like waves. I write to capture them before they disappear. 【过渡】有时是我的笔名。人生不过一连串的迷惘过渡。在时间的洪流中,偶尔有清醒的感觉,犹如激流的水花,疑真似幻,瞬即消逝。希望写下来能够多看两眼。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香港疯.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香港疯. Show all posts
Monday, 13 September 2021
Monday, 29 June 2020
臆想国安法
《港版国安法》出台,越看越精彩。本来觉得事情已经在专业领导手中,无需边吃瓜边插嘴了,但我对一些执行细节和目标的臆想,好像没有什么人谈及,所以忍不住又要多口。
港式汉奸只不过一群贪生怕死的小人,对国际政治文化毫无认识,以为蟑螂可以假借纸老虎发威,愚蠢程度不可思议。现在看见国安法的影子,屁滚尿流鸟兽散是意料中事,不值一提。既然不值一提,那就不浪费篇幅了。
我倒觉得一般港人和香港的所谓“建制派”应该清楚认识这重大里程碑,把握时机,停止投机取巧,为香港的复原和真正回归做实事。假如政棍一族以为有阿爷作靠山,可以继续不务正业,单靠一声“爱国”指天笃地的话,则大错特错矣。
Sunday, 25 August 2019
香家的曱甴
“香家的曱甴” 譚炳昌 25.08.2019
某天,香家兄弟姐妹團聚於長兄家中飯局,正準備用膳之際,嫡孫香耿,時年十五,走進飯廳中央,在古董波斯地毯上鋪了報紙,蹲下來要拉屎。香耿皮膚黝黑,品性刁鑽靈巧,乳名「曱甴」,蟑螂的粵語也。五叔見狀大吃一驚,連忙喝止:「曱甴!發神經乎?幾歲啦?屙屎到廁所去!」
曱甴在家中一向為所欲為,不慣被責難,一時間未及反應,最疼他的二叔突然拍桌怒斥:「老五!吃喝拉撒睡是基本需要,你也想壓制,還有人權可言嗎?年輕人有自己一套,現在並非清朝,身為長輩要識時務,不可作威作福,騷擾後輩辦公!」 曱甴見有二叔出頭,便不理五叔,閉目運勁,專心出恭。
老五見老二來勢洶洶,突然感覺自己某程度上理虧,急需辯解:「二哥,我明白年輕人有新作風,需要另類空間。但凡事總有分寸,在飯廳當眾大便,古今中外也不能接受,試問與人權有何相干?侄兒交友不慎,被街口那流氓老梅擺弄而已。」 曱甴有輕微便秘,蹲在那裡拉不出屎來,開始煩躁,便抬頭罵道:「You guys shut up!看不到人家在屙屎嗎?嘈之巴閉!」 二叔連忙傻笑,閉嘴致歉。
三姑六嬸怕兄弟叔侄間語言衝突,有傷和氣,便連忙勸說:「曱甴乖乖,我們正在開飯,便便有細菌哦,你在這裡拉屎不衛生,也很臭臭哦,哈哈!不如你起來,去廁所舒舒服服,屙個痛快,姑姑用花露水幫你搽屁股,好嗎?」 曱甴把眼珠一反,露出底白,並不回答。
五叔不耐煩了,見大哥低頭不語,便說道:「大哥,你管不管孩子啦?」 大哥見五弟氣憤,便勸說兒子道:「曱甴乖,聽五叔話到廁所去,明天爸爸買新手機給你。」 誰料曱甴甚有原則,富貴不能淫,誰稀罕新手機?他蔑視地吭了一聲 「挑!」,繼續低頭運氣,順便閱讀鋪在腳下的蘋果日報娛樂版。
大哥被兒子當兄弟姐妹面前「挑」了一聲,心理難受,哭了起來。眾兄弟無語。最後還是五叔開口提醒道:「大哥,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波斯地毯,萬一曱甴拉出來的東西水份多,顏色深,誰來負責?」 大哥被一言驚醒。兒子在家中唯一稍有顧忌,也最痛恨的,便是爺爺。於是拿起電話,急撥正在內地出差,狩獵紙老虎的爺爺。
爺爺聽後輕嘆一聲,然後說道:「你們別把我的地毯弄壞,或者把房子燒掉,否則通通不放過。曱甴拉屎的事,你是爸爸,用腳趾頭想想應該怎辦吧!家法藤條掛在我睡房門後,隨便借用。至於街口老梅那「冚家鏟」我會跟他算賬。」 說罷掛上電話。
- 故事完 -
Monday, 5 August 2019
反思香港 - 憤青與廢中坑
香港的亂局需從兩個層面考量:首要是國際大局,這方面相信國家已經有戰略方向,不用我們吃瓜群眾操心了。底線是百分百沒問題的,毫無懸念,不用緊張。
其次是香港如何自己收拾殘局,開始長期的艱苦復原。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方向亦很模糊。暫時唯有讓它亂下去的原因,以前討論過了(鏈接 「越亂越好」)。大家都在等看大結局的同時,何不花點時間,看看這些暴徒是什麼人,來自哪裡,好待風暴過後處置。
漸漸多人開始明白,香港的基本問題來自「教育,傳媒,司法」 三大領域的失陷。收復這些失地要下決心,給耐性。對港府來說,耐性是長期老習慣,決心是大膽新嘗試。不過光復教育「淪陷區」急不容緩,否則 「憤青」源源不絕;這點要瞭解,才有希望杜絕。
其次是香港如何自己收拾殘局,開始長期的艱苦復原。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方向亦很模糊。暫時唯有讓它亂下去的原因,以前討論過了(鏈接 「越亂越好」)。大家都在等看大結局的同時,何不花點時間,看看這些暴徒是什麼人,來自哪裡,好待風暴過後處置。
漸漸多人開始明白,香港的基本問題來自「教育,傳媒,司法」 三大領域的失陷。收復這些失地要下決心,給耐性。對港府來說,耐性是長期老習慣,決心是大膽新嘗試。不過光復教育「淪陷區」急不容緩,否則 「憤青」源源不絕;這點要瞭解,才有希望杜絕。
Monday, 15 July 2019
剖析怪獸家長
在香港滋生了一群 「自我種族歧視」 怪物,長期盲目反中,胡亂搞事,最近更荒誕暴力,到處欺凌搗亂,連警察總部和立法會也肆意破壞。專家們就此作出了不少分析,輿論慢慢指向了香港的三大淪陷區:教育,傳媒,司法。其實我多年前已經用 「文革大字報」 的諷刺格式提出警告。奇怪的是,連我這站在群眾後排啃瓜的人也看到的問題,政府卻懵然不知,年復一年毫無作為。可能政府本身也是頭「怪獸家長」吧。
怪獸生怪獸,傳宗接代,十分自然。香港的怪獸「家長」,不論個人,學校,或政府,也難辭其咎。
Saturday, 15 September 2018
简体字的文化承传
本来与文化无缘的人,炒股票房地产发了财,想弄点品味上身,其实可以理解,亦并非坏事。只要不强逼我听他描述在法国欣赏意大利歌剧的完整过程,我一定不会嘲讽,甚至会赞赏鼓励。
不过在香港这文化沙滩的历史阴影里,滋生了不少独特怪病。患者喜欢逢人便说自己和孩子的 “中文很差哦,嘻嘻!” 这种殖民地心理病,在其它地方难得一见,在香港却很普遍。这类人宣布自己 “Chinese 很 lousy” 并非谦逊,而是对自己英国化进程的一种肯定,甚至“炫耀”。曾几何时,“中文很差” 的确在某些人眼中是地位象征。
更奇怪的是,这批自认 Chinese 很 lousy 的 lousy Chinese,绝大部分英文也很 lousy,可惜未够程度自知。回归后,他们进一步强调自己不会普通话,简体字也不会看,嘻嘻!一百多个简体字也学不会的人,就算不是严重智障,也肯定有学习缺憾,本来值得同情。但他们对自身缺点十分自豪,令我不知如何反应最恰当。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以下一张在香港颇为流行,毫无常识却自以为刻薄风趣的贴子:
“中華文化悠遠5000年,保存最完整的不是在大陸,而是在台灣,很多文化的斷層,在文字簡化上卻有具體的表徵:
漢字簡化後~ 亲 親卻不見, 爱 愛而無心, 产 產卻不生, 厂 厰內空空, 面 麵內無麥, 运 運卻無車,导 導而無道, 儿 兒卻無首, 飞 飛卻單翼, 云 有雲無雨, 开 開関無門, 乡 鄉裡無郎。
可巧而又巧的是: 簡體字未簡化的有.... 魔仍是魔, 鬼還是鬼, 偷還是偷, 騙還是騙, 貪還是貪, 毒還是毒, 黑還是黑, 賭還是賭, 賊仍是賊! 真是妙不可言呀!好的字通通簡化了,不好的字全部都保留..., 發現漢字簡化的這位仁兄,真是造詣高深!”
哎,在 “网上市集”,造诣高低谁定义,是个有趣问题。台湾语体文可以保存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算语出惊人。
以上贴子最近又在朋友群组出现,引起 [甲骨文明道易傳] 的作者陈锦平医生作出评语与解释。我看后才知道原来很多简体字除了方便简单,有助减少文盲外,更不乏文化传承。得到陈博士的允许,在这里节录分享如下。【大括号内是我的胡乱插嘴,并非陈医生的原文】:
Monday, 7 November 2016
夢遺烏托邦
夢遺烏托邦
金雲傑律師除了高度稍遜,算得上是個現代都市的成功典範。他有錢有臉,老婆漂亮威風,比自己高出了整整一英吋半。但有型無實的生活,令他心靈空虛。不過他左閃右避,拒絕面對,總算保住了幸福快樂的形象。可惜性生活上的缺憾很難躲避,而床上的屈辱是難言之隱,無從申說。直到夢嬌的出現,一切才改變過來。想不到這段夢幻式的香艷愛情,竟然引爆了金雲傑的革命激情。
(敬告:內含成人片段,反正兒童讀這故事會打盹兼發惡夢)
(敬告:內含成人片段,反正兒童讀這故事會打盹兼發惡夢)
Dreams of Utopia
as anthologised in . . .
SCMP Book Review
http://www.scmp.com/culture/books/article/2076438/yellow-tinged-projections-hong-kongs-future-mark-return-form-hong-kong
as anthologised in . . .
SCMP Book Review
http://www.scmp.com/culture/books/article/2076438/yellow-tinged-projections-hong-kongs-future-mark-return-form-hong-kong
Monday, 12 September 2016
每人派五十萬,填補香港裂痕
假如我競選香港特首,很有信心會以壓倒性票數勝出。而且上任後,一眾議員,不論左右前後,真假民主,都會放下口號,面向民意,萬眾一心地支持我實現競選承諾。我的競選策略簡單易明,絕無取巧,連幾乎中學未畢業的本土革命議員也一聽便心明大義,心急的甚至會上街遊行,強烈要求我提早接班。更妙的是北京的策略專家們亦會暗自贊許。
Thursday, 28 April 2016
What About True Democracy? 講到真普選
Duh... So? What has it got to do with True Democracy?
要講服一個聰明人挺困難。但要說服一個蠢人簡直不可能!
I’m a traditionalist. I think revolutionaries should have a nominal understanding of what they fight for. I have therefore enclosed two articles (excerpts and links at the end) for the information of Hong Kong’s Democracy Revolutionaries. There are plenty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Cause, but I shouldn't overload.
The first article explains the super complicated phenomenon of “super delegates” or “unbound delegates” in the US. If you can’t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don’t feel bad. Not even ordinary party fans (US political parties have mostly fans, not members) do. It’s designed to obfuscate. Suffice to say that each super delegate is equivalent to thousands of ordinary party members in terms of voting power — a condensed form of selective democracy I suppose.
The second article is a Harvard study which shows American election to be the most unfair among Western Democracies. If and when Hong Kong Revolutionaries have successfully discovered “True Democracy” between happy hours and weekend protests, they should export it to their sponsors to repay their generous support.
Since many Freedom Fighters a la Hong Kong are functional illiterates in English and modern Chinese, I’ve prepared a short summary in traditional script for their benefit.
在香港喊破喉嚨爭取「真普選」的民主鬥士們,懂英語的幾位可以自己閱讀以下鏈接的兩篇文章 :第一篇有關「超級委託人」。第二篇是哈佛的專家調查報告:有系統地比較所有西方民主國家的選舉工程後,專家們認為美國選舉的公平性倒數第一。這類資料很多,港式「革命家」應該負荷不了。但能夠咬緊牙關略讀一兩篇,稍微認識民主偶像大美超級金主共和國的「真普選」實況,對他們的革命事業會有幫助。假如有朝一日他們在香港成功爭取到「真普選」的話,說不定可以輸出回灌通通沒有實現「真普選」的英美贊助國,也算投桃報李。
為了照顧英語有限,看不懂原文的港式革命家,我特別用繁體中文粗略歸納了一下,以供參考。
Tuesday, 15 March 2016
A Little Soho Story 蘇豪區的小故事
Ah! Soho! Sounds so Chinese. But the name originated in London, probably as hunting grounds for Henry Number Eight and friends. Nobody’s sure. Gradually, the area was taken over by brothels and bars and restaurants, pleasure establishments favoured by privileged gentlemen after shooting foxes. Since the 1980s, prostitutes have been replaced by high margin shops and posh restaurants. Foxes had been long gone.
蘇豪這個名字很有中國味道,出處卻在倫敦。據說蘇豪區原來是亨利八號和哥們的狩獵場。貴族獵狐完畢,都要輕鬆一下。於是妓院,酒吧和食肆慢慢蓬勃起來。自八十年代後,貨真價實的妓女雖然佔地不多,也難逃被貨真價不實的高級商鋪取代。不知為何,蘇豪這名字甚受歡迎。紐約抄了之後,香港又抄。美國人抄襲肯定有一番道理,說 Soho 代表 South of Houston 街。於是香港連這命名之術也照抄,話 Soho 代表 「荷里活道之南」 -South of Hollywood 才真。其實 Soho 位置在歌賦街以北,叫做 No Go (North of Gough Street)會較有創意。不過香港的強項是抄襲,和取笑大陸人抄襲,不是創新。
The name Soho attracts copycats for some reason. It’s been recycled in New York and Hong Kong at least. Soho, after due American justification, means South of Houston Street in NYC. Hong Kong feels the need to copy semanticity as well, and claims it stands for South of Hollywood Road. But Soho Hong Kong is also north of Gough Street. Why not call it NoGo instead? Too original I suppose. I personally prefer the vagueness of Soho London; truly seminal things tend to be shrouded by time, elusive to definition.
Sunday, 30 August 2015
風馬牛不相及的學術自由
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簡單得出奇,幾句過期口號可以完全描述。排頭的口號當然是佔中期間每天加班的 「民主自由」 啦。這是免死金牌,跟著喊可以愛啥幹啥,毫無後顧之憂。想落也合理。依然有法有天的話,要自由來幹嘛呢?其他熱門口號,根據熟悉程度排位,大概包括:公義!新聞和言論自由!還有最近紅極一時, 由港大招聘副校長的茶杯颶風引發的 「學術自由」。
長臭瘋話短說,港大正在物色負責人事和財務的副校長。不過副校長的直接上司 「首席副校長」 的職位,也正懸空。有人說稍有份量的學者,都不會上當打這份工。看來這說法不無道理。信不信由你,交給校委會蓋圖章的副校長人選,只有一人:法律系院長陳文敏先生是也。陳先生的背景的確有些非一般。當今的學術界,連教補鍋的也有博士學位。巴士的車身廣告大家有目共睹:綽號化學天王,物理奇葩等中學補習老師,都是博士,比港大副校長要求的學術地位更高,有文革特徵吧!陳先生大概因為沒有進修博士,沒有什麼學術研究可做,比較清閒,於是利用多餘時間幫手創立了「公民黨」。公民黨骨幹都是律師,靠耍法律搵食,所以對法律有種專業性鄙視,完全不放眼內。此外,陳先生身為法律系院長期間,手下戴耀庭先生亂用研究經費,在灣仔佔中環。雖然戴先生有 「民主自由」 免死金牌,最後大概也是不了了之,但身為他事頭的陳先生,有承擔的話,也難辭其責。
Tuesday, 11 August 2015
香江山賊
香江山賊
話說伶仃洋外,有小島香江,遠看似仙山,近看像沙灘。島上住了六七百人,打魚摸蜆為生,也算安居樂業,戶戶炊煙。島民捕來海鮮,自吃不下,拿來炒炒賣賣與經過的夷船商販,日子逐漸富裕。唯富不過三代乃不易真理,靈驗如同魔咒,十中難一幸免。三代下來,不少香江伙子變得渾身妖氣,頭腦恍惚,口臭異常,卻自以為英明俊俏,頻頻照鏡,顧影自畫,並互傳贊美,得意非常。
伙子終日無事,只懂網上閒聊,結果搭上狀棍流氓,繼而勾結花旗役畜,經常借勢取鬧,撒野尋釁。家長嬌寵已慣,那敢責難?大人忙於炒賣,亦無暇理會,便任其生滅。日久,童黨膽子越粗,開始招搖撞騙,欺壓老叟婦孺,還胸纏黃巾,自稱 「天經地義童民黨」,約期舉事。首領自號 「瘋人將軍」,身長五尺多少許,眼神痴瘋,面额無肉,鼻孔朝天,耳後見腮,唇若蜆肉,黃里透黑。見者或不禁失笑,或咬牙切齒,或搖頭嘆息。但瘋人小子得花旗高人傳授,舞得一手「馬桶棍」,能於一尺之內翻雲覆雨,臭氣熏天,被藩王班主吹捧為當今江湖十大高手之一。島民忌之,便任由坐大。
Friday, 17 April 2015
中國的假蛋風雲
還記得大陸的假雞蛋嗎?我當年曾經目睹不少親友因為假蛋而失明或思想癱瘓。而自己也為了假雞蛋而飽受隨時破產的威脅,畢生難忘。
大概是五六年前的事了。當時和一班香港友人在深圳吃飯。正當服務員端上一道原貌全非,真假難辨的芙蓉蛋之際,有人提出了大陸遍地假蛋的問題。一時間,席上議論紛紛,似乎每個人對假蛋都有某程度的個人經歷。
我越聽越心寒,忍不住問道:“有人見過假蛋嗎?”
“有!當然有!很多人都見過!”
“我四姑婆就見過!在 YouTube 上都是教人做假蛋的視頻!你沒看過?”
“我五表嫂的家公去年食了半生熟假蛋,三個月後死了!害人不淺哦!”
“你表哥的老爸吃了假蛋身亡?” 說罷,我感到一陣昏眩。身邊的人和桌上的芙蓉蛋都開始游移,變得虛幻。難道剛才吃了芙蓉假蛋?我連忙汽運丹田,舌頂上顎,閉目吐納,暫時顧不得社交儀容。
Monday, 16 February 2015
佔中背後的怨氣來源
佔中幕後的種種原因很多人已經分析過了。目的為搞事而搞事的政棍無賴,市民大眾自有判決,暫時無需多講。但很多支持或同情者,其實都沒有不良意圖。究竟他們的怨氣由甚麼形成呢?我想趁佔中暫時塵埃落定,垃圾已被妥善堆填之際,嘗試剖析一下。
佔中期間,朋友們有黃有藍,界線鮮明。大概來說,撐藍的多數是搞科技做生意的人,比較面對現實和著重分析。撐黃的很多都是藝術家,音樂師,和瑜伽老師之類。他們的腦筋不一定是次貨,但性格使然,喜歡跟隨心性,不太注重分析。他們同情佔中,主要是覺得社會有很多不是之處,只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在早前的一篇博文 “佔中如何收科” (http://guo-du.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9.html) 裏也說過,被利用佔中的人,很多都有股值得同情和關注的怨氣,可惜被民主政棍和其他勢力舞動 “自由民主” 的漂亮標籤分了心蒙了眼,看不見怨忿的根源,其实是日益嚴重的財富差距和越來越呆滯的階級流動。
Wednesday, 7 January 2015
美麗北國(4)-芬蘭聖誕與蝗蟲(第2部分):蝗蟲論
在Levi 度假期間,收到友人分享一篇香港 “南華早報” 的報導,說 Lapland 近年的中國旅客,有激增之勢。作者的論點奇特。他解釋中國人到Lapland旅遊,是因為國內基督教崛起。他引述美國Purdue 大學楊教授(有中文名的美國教授,當然是中國國情專家啦!)的見解,說越來越多中國人信奉基督教,所以聖誕節日漸風行。他還預測中國會在15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督教國家。楊教授似乎不知道北歐人的 Joulu,在耶穌未從他的處女媽媽體內冒頭前的好幾個世紀,已經是個大節。對宗教觀念淡薄的北歐人來說,Joulu歷史悠久,懷有北方人面對嚴冬的傳統精神。耶穌降生這傳說,是後來的插曲。香港報章重創意,輕事實,所以也見怪不怪。但環顧四周,果然不少黃面孔同胞。一般的芬蘭人分不開正宗炎黃子孫和港產A貨,那我豈不是變了某些港人口中的“蝗蟲”!
Sunday, 2 November 2014
中央出手可以扭轉港局
Wednesday, 22 October 2014
民主國際標準
佔中支持者,很多都忘記了佔中的聲明目標,是爭取“符合國際標準”的自由和民主。自由嘛,還好辦。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城市之一,這是大佬們說過的,沒有自吹自擂。既然現行的自由度較大,向著“國際標準”下調的空間也便較多,應該辦得到。
但這批未來的社會棟梁和導師們教我們特首要由公民提名,然後一人一票直選,“否則就是假民主!假選舉!” 支持者都拍手叫好!
Wednesday, 8 October 2014
中國特色的極權主義
香港的“雨傘革命家”們並非真的在追求“民主自由”。香港是世上少有的自由社會,程度近乎放縱。在這裡搞革命爭取自由,實在太玄,難以信服。當我問他們革命成功後,有了自由民主,打算如何改變社會時,答案都有些離題:“中國是極權國家,定要反對!” 哦,原來這才是真正原因。
習慣了西方 “自由傳媒” 招牌菜的人,都知道中國是 “極權國家”,令人心寒。我希望多些瞭解,於是決定反潮流,實事求是探索一番:
1. 當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之際,中國的人均壽命不過35歲,文盲率高達80%,GDP 比清朝時期還低。經過一個多世紀的鴉片荼毒,貪污腐敗,列強侵掠和內戰,中國當時處於垂死邊緣。做夢也想不到,65年後會翻身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毛澤東的超英趕美,現在看來一點也不虛幻。過去30年的成績,相等小英帝國工業革命後200年的演變,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英國作家 Martin Jacques 蒐集了大量數據,作出客觀比較,可供參考: http://www.martinjacques.com/books/when-china-rules-the-world/. 但經濟發展雖然重要,社會發展還須以人為本。
Monday, 29 September 2014
佔中如何收科?
背後原因
佔中運動背後的外來因素量暫且不提,一群市民洶湧上街必定也有其內在原因。我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可能是其中一個。港英撤走前把大學教育普及化,人人有學位,皆大歡喜。誰知學士太多,變成了社會問題。戴了四方帽,高不成低不就,造成了一代人的納悶。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像今天的大陸,肚子不餓,但不過份富裕的人,做人特別起勁。但今天的香港,不愁衣食,以為拿著文憑可以做經理,結果要電話推銷,心理不平衡可以想像。
Wednesday, 4 June 2014
井底看六四
轉眼又到「六四」。這年頭的香港,光陰依然似箭,不過是電影里的火箭:看上去很快,卻去不了地方,只在原地噴火,隆隆發聲。散場後坐著不走的話,電影還會重播,內容一模一樣。我在09年6月5號寫的一篇遊戲文章,看來在可見將來也不會過時。那麼我也每年六三重貼一次,算是贈慶吧!“六四”是個很值得慶祝的日子。試想二十年前沒有鄧小平的果斷,適當時候平息風波,今天的中國會是甚麼樣子?香港又會是甚麼樣子呢?很多國家都會慶祝“重光日”和“勝利日”,原因是那歷史性的一天防止了大家淪為亡國奴。從這角度看,“六四” 的性質與“重光勝利日” 相似,應該列為法定假期。要遊行的可以早點開始,多燒兩條蠟燭,讓賣蠟燭的人多賺兩塊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