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5 August 2019

反思香港 - 憤青與廢中坑




香港的亂局需從兩個層面考量:首要是國際大局,這方面相信國家已經有戰略方向,不用我們吃瓜群眾操心了。底線是百分百沒問題的,毫無懸念,不用緊張。

其次是香港如何自己收拾殘局,開始長期的艱苦復原。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方向亦很模糊。暫時唯有讓它亂下去的原因,以前討論過了(鏈接 「越亂越好」)。大家都在等看大結局的同時,何不花點時間,看看這些暴徒是什麼人,來自哪裡,好待風暴過後處置。

漸漸多人開始明白,香港的基本問題來自「教育,傳媒,司法」 三大領域的失陷。收復這些失地要下決心,給耐性。對港府來說,耐性是長期老習慣,決心是大膽新嘗試。不過光復教育「淪陷區」急不容緩,否則 「憤青」源源不絕;這點要瞭解,才有希望杜絕。

有人說憤青的形成,是由於一代人感覺「無望」,是局部正確的。不過香港回歸以來的巨大契機很多很多,都由於港人的無能自大,目光短淺錯過了。幸而往前看,有為的人仍然機會無窮。只要把心理調整,他們的發展機會比上一代更多更燦爛,完全不是一個級數。這方面下回再談。

其實年輕人,尤其從未捱過餓的年輕人,對就業和置業並沒有中年人估計那麼嚴重上心,藉口而已。他們更需要的是群體認同,歸屬感和成就感。此乃群體動物的天性,「理論」改變不了的。回歸後的教育陷阱,正是精准打擊這社會關係。謀殺中史科,把國民教育打胎,令一代人失去歸屬,抗拒社會,憎恨國家。部分「老師」更借所謂「通識」洗腦,製造盲目仇恨。看來這一切都很有步驟,處心積慮,並非「意外」。

本地的教改「專家」並不一定通通存心不良,但教育公知的虛榮心脆弱,很容易忽悠打動,這方面美國駕輕就熟。失去群體歸屬的年輕人,自然覺得成就無意義,不想貢獻社會,也不恥貢獻社會,於是前路茫茫,人生空虛。年青活力沒有出路,屈成無明火,被專家們一引即爆。

不堅決徹底收復教育領域,憤青源源不絕。

這次騷動,除了各路黑金重聘的外國專家引爆伎倆純熟,內部的「旁觀支持力量」也是強力「催化劑」,值得留意,卻暫時被動亂的激情掩蓋而忽略了。躲在搖旗吶喊的人群當中一類是「廢中坑」。粵語俗稱中年人為「中坑」,其實蠻有意思。中年危機,很多時不過自掘的深坑。

「廢中坑」為數不少,以男性居多,很多都是事業無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微型小中產。他們沒有一般老百姓默默耕耘,點點滴滴貢獻社會,勤奮謀生的精神,更沒有飛黃騰達的本領。無所事事之余,沈醉流行文化,漸漸喪失了享受平淡是福的傳統智慧,自我扭曲成畸形的「失敗者」。冷漠的城市生態,更滋生了一群四五十歲,無兒無女甚至從未成過家的人,整天手執一機,無暇思考修養,或培養興趣。他們眼看人生快要鬱悶而終,憤恨沮喪,卻無處發洩,也無力發洩。

為了製造「自我優越」幻覺,他們特別歧視國內同胞。可是轉眼間,這平衡心理的壓艙石 — 「老土落後」的「大陸佬」 — 竟然彎道超車,變得比「廢坑」們有財有勢有見識有信心有尊嚴有膽量。精英們英語也比他們好,外型比他們威猛,衣著比他們入時。於是「廢坑」們心理徹底失衡,渴望中國崩潰,香港陪葬,齊齊攬著死!所以跟他們憧憬社會的未來,陳述利弊,只會適得其反,惹來反感。因為他們的未來,早成過去。

本來「廢坑」們只有結結巴巴的怨氣,對社會毫無影響力和破壞力。今次暴亂,他們也只會在安全情況下「和平遊行」,藏身群眾,和在社媒跟紅頂白,傳遞似是而非,低俗無聊的真假訊息,為暴徒狡辯打氣而已。他們不會參加有危險性的暴動,甚至連黑T-恤也不敢穿著出街。但他們這次扮演的拉拉隊角色,令憤青覺得有「大眾」支持,更激進破壞,積極送死。「廢坑」們第一次覺得人生有力量,頗為陶醉。

要治病,首要直面病情,瞭解成因,才能對症下藥;必要時要割除爛肉,甚至壯士斷臂,「身體」才有機會康復。香港很流行不經大腦,喊過便算的 「新自由主義」 口號。在這情況下瞎呼 「不要撕裂」 除了幼稚,不切實際,還會騷擾療程。香港的正常人是絕大多數。對付一少部分病人或別有用心的害蟲渣滓,姑息只會養患。癌細胞既然現了身,就要劃清界限,針對治療。

對年輕病人不應輕易放棄。今天的憤青暴徒,經過電療手術,隔離療養,部分仍然可能是明天的棟梁。但治病要堅決果斷,也要防止擴散。

至於「廢坑」們,基本上沒有治療價值。失去了年青人的原始活力和創意,他們連自我發酵堆肥的能量也不足,頂多在社媒互慰,自言自語,基本上可以不理。但長遠來說,現代都市生態造成大量失落孤單的變態「中坑」,也是值得同情關注的社會問題。

譚炳昌 2019.7.3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