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9 October 2015

英女皇與共產黨


歷史有時像一酲酒,時間可以把它變醇變辣變香變酸。因果循環這東西,並非十年八載可以看得出來的。
話說1792年,英皇喬治三世(外國的皇室替孩子改名似乎不大創新,來來去去不是亨利便是喬治,結果要加版本號辨認)剛剛丟了北美州這大片殖民地,氣得發瘋,於是跟今天的美國一樣,把精力轉移亞非。他派高檔外交家馬戛爾尼伯爵(名字也是喬治!)訪華,要求中國開放市場,最好搞個自貿協議之類。但當時的天朝和大英帝國正處國運循環的對立方位,無法溝通。英國剛擺脫了千多年的宗教枷鎖,啓了蒙,正處工業革命高潮,意氣風發,活力無窮。乾隆則是個快要死的老皇帝,對馬戛爾尼的建議,根本聽不進去。只想要這老外扣扣頭過過癮,然後送點禮物打發回國算數。「喬治先生,回去告訴你的喬治三號,咱天朝啥都有,不需要你們的小玩意。」 皇上說罷,倒頭便睡。

馬戛爾尼雖然搞不成自貿協議,卻乘機詳細考察了天朝,發覺這外表繁盛強大的帝國,已經是條「紙扎龍」。結果幾十年後,數千半醉英軍,在鴉片戰爭中輕易擊敗了百多萬胸前繡有「勇」字的清兵。「哎呀,人家船堅炮利,沒法子呃!」 是個放屁藉口。當時英軍的 「堅船」,幾乎全是木制,要靠季風吹過來伶仃洋作戰。而 「利炮」,在船上的射程不過幾十米。安裝好在路上也最多只射兩三公里。當時中國比現在還大,試問遠洋而來的半醉水兵,能投多少枚炮彈落神州大地呢?中國不是原始部落哦!有幾千年的戰鬥經驗,兵書一大堆,假如清朝兵將不是清一色的癮君子,腐敗無能,貪生怕死,這程度的硬件差別根本不算一回事。再加上晚清朝廷嚴重缺乏安全感,不信任漢人將領,於是把兵將隔離,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結果龐大部隊變了烏合之眾,聽到附近有夷人便屁滾尿流,慌忙逃跑,滿地「勇」字軍服。
就這樣,中國飽受了百年屈辱。屈辱雖然難受,而以武力買毒品的人也罪無可恕,但假如當年沒有這荒誕的衝擊,中國這條紙龍可能還在沈睡。今天可能還有個皇帝躲在紫禁城和七十二妃唱卡拉OK。但歷史沒有「假如」這兩個字的。受盡了屈辱的老龍,終於在垂死邊緣慢慢爬了起床。
老龍在掙扎翻身之際,世界仍然翻覆不停。
大英帝國更大,也不過歷史巨輪邊上的一小點。時間一下子便把它倒轉過來。經過兩次大戰,英國的霸主寶座,眨眼間被剛冒頭的美國篡了。在亞洲,日本計錯數,想以蛇吞象,間接造就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否則今天的中國可能是個熱鬧的 「民主國家」,電視上政棍天天吵罵,爭辯人獸戀是否基本人權加動物權益,口沫橫飛。國家大事,則由蔣氏宋氏和其它外國匿名股東控制的「中國聯儲銀行」 在幕後操縱。情況跟今天的美國一樣。
幸而 「否則」 這概念在歷史書里也沒有多大意義。毛主席破壞了銀行家的大大好事,被銀行家控股的 「自由傳媒」 大力妖魔化,其實完全符合市場規律,搞社會主義的同志不懂而已。
當初美帝登基,肯定有不少老牌英國紳士自以為老練,可以擺布這拳頭比腦袋大的小伙子。誰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大英雄獅轉眼變了哈巴狗。有仗打的時候,美國老闆倒不會忘了小汪汪。打完一句拜拜,沒有thank you,也沒有派免費狗餅乾。 
這邊廂,隨著時間巨輪滾動,老龍竟然僵屍復活,以人類前所未見的極速翻身,還翻完又翻。短短三十年間,中國踏著草鞋一口氣跑上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小霸王來不及反應,老龍已經換過輕裝,坐了下來,假裝若無其事,低頭專心打手機。全世界所有小玩意,理他電子不電子,都已經是中國製造。所以中國最需要一個公開的自由市場。呢,就是馬戛爾尼當年提出來,被乾隆噴了一臉屁的那種貿易環境。
喬治21世紀同胞也有了很大改變。被無情的現實教訓了幾代人,他們也開始對世事無常有些體會,從前的高傲霸道洩了大半。當年的種族主義現在也不流行了。今天的英國人基本上都懂得紅白黃黑都是人,而人總有三衰六旺嘛!但昨天的雄獅,今天變了新老闆的小汪汪,老實說心裡也不好受。
歐洲搞了幾十年民粹遊戲,有分量的人通通被江湖政棍擠出了民主政壇。英國也不例外。幸而英國人天性保守,又有個毫不民主但頗受愛戴的皇室作為支柱,相對比鄰邦穩定。
二十一世紀的序幕,是美國獨大主義與國際多邊主義的角力。假如多邊主義抬頭,歷史上的亞歐文化貿易走廊,勢必成為軸心。一個獨立運作,合理按照國家利益處事的英國,憑著豐富的國際經驗,將會是亞歐新紀元的寶貴成員。而所有頭腦健全的人,都知道沒有地球,便沒有任何國家和個人利益可言。一個真正獨立自主的英國,與中國攜手合作的話,可以加快凝聚其他大國,對鞏固亞歐脊柱有積極作用。
吃早餐也穿紗裙的皇室貴族,表面看來與無產階級領導沒有太多共同點。其實不然。看深一層,中英兩國都有比較保守謹慎的傳統。英國搞民主,也是摸石頭過河,逐步逐步摸了一百年以上,直到水深過頭才摸不下去。一般來說,兩國人民都喜歡務實良政多於意識形態。現在大家都成熟了,開始懂得世事無絕對,和 「求同存異」 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英國人和中國人都對好萊塢式的世界末日啓示錄興趣不大。
可能喬治兩百年前提出的建議,終於時機成熟?反正為了共同利益,絕對值得各方考慮。

谭炳昌2015.10.9


No comments: